本网讯(通讯员廖夏纬李慧吴金伟唐伟)6月1日晚,公司砂子坳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正在举行一场主题为“湘西文化探源”的专题讲座。一位老人精神矍铄,面对着台下众人做着学术报告。他是公司文艺学硕士生导师、民俗学专家、永利皇宫网页入口校歌歌词作者、湖南省优秀教师胡炳章教授。本次讲座由公司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超主持。
![](/info/1188/http:/image/UploadFile/201166192234478.jpg)
图为胡炳章教授在讲学
本次讲座胡教授旨在说明湘西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首先从“什么是湘西文化、湘西文化的特征以及湘西行政区域的历史沿革”三个方面概述了什么是湘西文化。“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明属于物质层面,而文化属于精神层面。”胡教授重点分析了湘西文化的界定和内涵,内涵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囊括了政治、法律、宗教、文学等各个方面;并且解读了湘西文化的三大特征:质朴刚健、顽强进取、神奇浪漫。胡教授结合自身多年在湘西的实践,介绍了自己对湘西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并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对其中介绍的文化特征进行详细的说明,指出湘西人不尚奢华、不怕苦累、浪漫的性格特征。
讲座的第二部分胡教授主要阐述了湘西文化的源流问题。他分别介绍了湘西文化的起落和湘西文化的发展与流变。以湘西旧石器文化与新石器文化的考证说明其历史悠久,从先秦时代的民族融合、秦朝的里耶文化、唐宋时期的文化“汉化”趋势等角度来阐释湘西文化发展与流变的过程。胡教授表示,要深入了解湘西文化,就必须了解清朝时期在湘西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政策,湘西“民族照顾”政策、义学始源于这一时期,从而使湘西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对湘西文化的看法与疑问,以及应该要如何构建湘西文化。胡教授对其一一作出解答。
![](/info/1188/http:/image/UploadFile/201166192540363.jpg)
图为学生向胡炳章教授提问
在讲座的最后,主持人李超老师进行了总结。李超老师表示胡教授的报告体现了对湘西文化的理解,体现了湘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对旧文化的摒弃。他强调湘西文化的走向将由族人自己决定,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要了解本土文化,了解多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据李超老师介绍,本次讲座是“立人”教育大讲堂之教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之一,由公司素质教育中心主办。预计,本学期将在新老校区共开展十次类似的讲座,届时将邀请校内教授、博士和校外专家、名人担任主讲人。此类讲座意在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编辑:学通社责编: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