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16/09/07/2yvjdti2yu/7E7EDBC8DDCAD0AC128B9D93911C64D5.jpg)
爱自由 爱挑战、
爱电影 爱交朋友
爱自省 爱做一切充满新鲜感的事
我不是什么先锋
不是多么的优秀
我就是我
我是杨亚兰 和每个年轻人一样
充满梦想
蝶,如此绚烂蜕变
文/杨海辞
当蝴蝶挣脱沉重、丑陋的蛹壳,破蛹而出,展开它五彩的双翼振翅而飞,我们感动,不仅仅是为这斑斓的身躯的飞翔,更是为那绚烂的生命的升腾。蝶,如此蜕变,人亦如此蜕变。如果你也亲临一场美丽的蜕变,你会发现,在感动之余,我们体内隐隐充斥着的某种力量是这样地撼动我们的灵魂。
和2007级优秀毕业生杨亚兰谈话,感受她勇于自觉挖掘缺点和敢于不断挑战自我的魄力,笔者心田的每一块无不充满了这股励志的力量。
不甘平淡的“躁动”
刚进大学的杨亚兰已经暗下决心不再像高中那样默默无闻,心下“只为考大学”,她想要去参加各种活动,她想要尝试着写自己心里的文章,她想做心里一切想做的事情。
就这样,秉承“拒绝乏味”的宗旨,杨亚兰迎来了她充实的新生活,大一一开始,她便在班里担任生活委员,表现良好的她下学期又被推选为学习委员。对于一个班委,学习委员是一个工作分量不小的职务,对于害羞内敛的杨亚兰来说,这其中的困难也不小。她曾经因为迟交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报名名单而深深自责,但是她诚恳地向老师同学道歉,并在痛定思痛后誓死改掉懵懂粗心的毛病。在担任生活委员和学习委员的过程中,杨亚兰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大三时她担任班里的团支书,和班长一起把中文二班搞得有声有色,获得2009—2010年度“优秀团干”的殊荣。
“最重要的是我懂得如何和他人交流了。”就如杨亚兰所说,一个合格的团支书是要和班里每个同学都保持一定的思想交流,并且拿捏得当,就在大学之前,她还一直是个只会隐藏自己的封闭的小女孩。“刚进大学时,同学都说我每天板着脸,显得很严肃。可是我心里真的真的是很想和他们交朋友,就是苦恼该怎么主动开始。”确实,很多时候主动靠近别人的思想和主动挖出自己的思想给人看难度一样大。在三年的不断自我觉醒中,杨亚兰从一个让人觉得“严肃”、不易亲近的人变成一个真正懂得去表达自己,关心别人的优秀学生干部。
最难忘学通社
学通社面试的情景令杨亚兰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时的社长林展翅学长问了我很多很深奥的问题,我现场就蒙了,只是稀里糊涂答了一通。”……当杨亚兰回忆起有关学通社的记忆,眼里满是温馨和回味。
大二才参加学通社的杨亚兰一心只有锻炼自己的念头,她认为,自己每鼓起勇气去采访一个陌生人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她说后来的她很享受采访过程中每一次的心灵触动,只要说出一句“你好,我是学通社的记者”,只要想到自己此时此刻“记者”的身份,自信心就会油然升起。短短一年时间内,杨亚兰作为一个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写了大量的通讯稿。其中,她收获了文章发表的荣誉和自我认可的信心,还有,友谊也是她积极写稿的很大动力和最终获益。
在学通社的一年里,她切身感受到当记者是个苦差事儿。曾经有一次听同学说新校有一个讲座可以去采新闻,她傍晚七点来不及吃晚饭就从老校赶到新校参加讲座,却发现现场空无一人。当时正值严冬,寒风凛冽,当她独自走在回去的路上,觉得夜从未像那样黑过,道路也从没像那样的陌生。但是一想到那些对自己有期待的人,她就立马打消了任何妥协或者放弃的念头。“我很感谢那些一直给我鼓舞和帮助的人。包括我的‘师傅’陈明,我的好朋友潘海辉和刘水波。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还是那个不敢走到前台去采访、遇到挫折就逃避的胆小鬼。”
只消这一个多小时的了解,笔者已经深深感受到杨亚兰是一个十分感性和感恩的人,她的淡淡的谈吐透露出一股质朴的气息,她的情感也是那么样的质朴和真诚,让人感到踏实和信服。
由一个胆小害羞的“隐形人”蜕变成一个敢于担当,具有幽兰般朴实却坚强气质的人,虽然杨亚兰的蜕变没有破茧成蝶那般的惊艳,但他们诠释的都是生命一种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状态,于微小之处,杨亚兰同样令人感动和震撼。
编辑:学通社 责编: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