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16/09/07/25hf97i2yv/8055AB9A6B0AFAE16735F1B3209876BD.jpg)
爱走圈爱睡觉
爱拉布拉多犬
爱《南周》,
更爱《瓦尔登湖》
情未了暨梦圆
范以锦我来啦
我不是文静女
我是罗欣
也叫“罗罗欣”
罗欣:那一缕未了的暨大情缘
文/徐佳
五月的傍晚,细雨微醺,华灯初上,罗欣照例来到田径场走圈,这是她考研以来养成的习惯,未曾间断。一圈,两圈,三圈……在那追逐梦想的日子里,脚步时而轻快时而疲乏,走圈成了敞亮心胸、整理思绪的快捷方式。4月,尘埃落定,罗欣考上了有着华语传媒“黄埔军校”之称的暨南大学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微风拂面,呼吸着温润的气息,此刻,走圈是忘却时间的享受,信步徜徉在洒满暖色柔光的跑道上,惬意与舒心自在心间,一切如此美好。
个性独立的“罗罗欣”
她,身材娇小,短发,肌肤白皙,还有一双会微笑的眼睛。乍一看是一个挺文静的女生,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大大咧咧、爱闹腾的家伙。室友赠予她一外号,叫罗罗欣。“罗罗”有猪的意思,一是讽刺她特能睡,据她透露,曾经从家乡湘潭上火车坐着就睡到了吉首,父母多次电话都没打搅醒。二是是因为她特别喜欢小动物,猫、狗、兔、猪都在喜爱之列,爱看在吉首很难买到的《宠物世界》,最大的梦想是牵着一条属于自己的拉布拉多犬在校园闲遛。
罗欣属于个性独立的女生。大一时,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活跃在社团、学生会,对外展现自己的能力,而罗欣没有随大流,平常除了上课,就待在寝室和图书馆看书。在罗欣看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大一时,她就坚定了目标要考研。在老师眼里,罗欣是一个上课挺认真、总坐在第一排的女生,正因如此,罗欣的专业成绩总名列前茅。大学中,罗欣看似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活状态中,但她解释,自己虽没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在专业学习上却使了大把的劲。
向往《南周》,但不是女强人
罗欣特别崇拜有思想的人,并且向往成为那样的人。丰富文化内涵,提升知识素养是她读研的重要目标。她与室友曾很崇拜教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禹夏老师,每每看到他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对于国家与社会问题的看法,都会感觉他魅力无限。
因为禹夏,罗欣接触到了《南方周末》(下称《南周》),此后每周坚持看《南周》。她会重点关注《南周》的评论版、文化版、特稿版。几年的《南周》阅读史,培养了罗欣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一直生活在阳光下,其实这个阴暗面还是挺多的,看《南周》让人义愤填膺,自己总想肩负责任,为社会做点事。”罗欣说。同时,《南周》也培养了她的新闻理想和情怀。“做新闻不应该像某些媒体一样,一味地做浅表化的宣传,而是要做出深刻的思考来。”她认为,《南周》是中国新闻界的标杆,能够供职于《南周》是新闻人的荣耀。“去那做一个实习生也不错,自己的新闻生涯中有幸与《南周》里那群新闻理想主义者共事,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罗欣笑着说。罗欣回忆有一次到广州,乘车经过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日报社时,“南方周末”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她激动坏了。听说《南方周末》,只招清华、北大、暨大等几所重点高校的研究生,罗欣笑着说:“哈哈,我有希望啦。”
除了《南方周末》,罗欣在平时喜欢翻阅各类散文集,如《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其中她最喜欢阅读的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她觉得《瓦尔登湖》是一本能给生活带来诗意的读本,洗尽铅华的文字让人感悟生命,使人心境澄明。她说,自己骨子里不是一个女强人的性格,自己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不喜欢循环往复地劳作与匆忙的脚步。
她把《南方周末》与《瓦尔登湖》比作自己的两种生活态度。《南方周末》代表着激情与进取的青春年华,在这里,有理想,也有现实,有喜悦,也有困苦。而《瓦尔登湖》代表着经历风雨过后的平静,经历平淡与闲适的过程,才是人生终极的追求。她说,《南方周末》与《瓦尔登湖》这两种气质都贮藏在自己的心间,看似矛盾,实为递进。“惟有真正经历了奋斗的岁月,才配享受真正平静的生活吧。”罗欣说,“也许人生是有阶段的,至少在三十岁之前,我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折腾。”
我的暨大不是梦
很多对暨南大学心向往之的学弟学妹,得知罗欣考上了暨南大学,都慕名而来向她取经。罗欣谈到最多的是,考暨大是个由来已久的梦想。当她还在读中学时,曾来过广州亲戚家玩,一起去过暨大。暨大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俘获了小罗欣的心。从此,去暨南大学读书的愿望就深深地播种在她的心里。“高考,我就一门心思考暨大,特别坚决。”罗欣说。可惜,高考没发挥好,成绩不错的她就这样与自己的梦想挥之交臂了。
考研成了罗欣的第二次机会。为了考上暨大,罗欣憋足了劲,坚挺着熬过了备考难受的日子。有人说,考研,得英语者得天下。但罗欣的英语并不占优势,她说自己高考英语才考了90分,去年12月才跌跌撞撞过了六级。“那段日子,狂啃三本词汇书,连做梦都在背单词。”罗欣苦笑道。还好,暨南大学的英语分数线是55分,她考了58分。其实,不光是英语,专业复习也很磨人。罗欣说,暨南大学的专业复习书,就有十八本。“那时趴在桌上,看到那一摞厚厚的书,感觉特没希望,特迷茫。感觉自己就像个木头人,除了看书还是看书。”罗欣说。
罗欣坦言自己能坚持下来,少不了寝室的姐妹们的帮助。“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们,一同奋斗,相互鼓励,让我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罗欣欣慰道。与罗欣同寝的五个人中有四个都励志考研,“看书看累了,坐久了,还可以讲讲笑话,聊聊天。”有一次,罗欣和姐妹们在图书馆看书,靠近窗户边的罗欣记东西正头晕眼花之际,冷不防地瞅见了后山上,一株株深绿色的橘树上点缀着黄橙橙的橘子,十分打眼。顿时,计上心头,把书一仍,邀上寝室众姐妹,上后山摘橘子。她们偷偷摸摸,怕被护林员看到,胆战心惊地摘来几个橘子吃,结果用罗欣的话来说就是,差点没把牙给酸掉。“姐摘的不是橘子,是刺激。”罗欣笑着说。
从备考的纠结,到应试时的紧张,再到等候消息时的忐忑,最后,得知考上的喜悦,这一年罗欣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一一尝尽。“感觉像在做梦一样。”罗欣回味着当时的情境说。
前几天,罗欣参加毕业生论文答辩并顺利通过。搁在心间的最后一块石头落地了。此刻站在大学生活的尾巴上,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罗欣说,自己要将大学四年的经历好好整理一番,同时憧憬着未来:在暨大深造、去南方报业集团实习,甚至考新闻专业的博士······ 未来有无限可能,此刻她离梦想如此之近。
编辑:学通社 责编: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