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经典 传承文明
——专访文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主任、书法学硕士王焕林教授
文/肖璋 丁兰琼
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象征。为了能够让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第二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已经拉开帷幕。作为赛区之一,公司的书写大赛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饱含激情的大学生们,挥舞着手中的狼毫,尽情挥洒,一幅幅生动的书法作品腾空出世。为了帮助广大同学更好的了解大赛的相关情况,笔者采访了公司书法造诣高深的王焕林教授。
书法,难以割舍的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王教授正是带着对书法深深的爱坚持着他的书写之路。王教授一天都离不开书法,就像鱼永远离不开水一样。他说:“练习书法就像练气功,运笔时也需要调节气息,这样才能把握好节奏。”正是因为王教授对书法爱得深沉,才使他每天孜孜不倦的坚持着。多少夜深人静的夜晚,他迟迟不愿放下手中的笔。即使通宵达旦,依然精神抖擞,兴奋之情流淌在心。望着自己的作品,他会深深陶醉其中,并为之感动。书法可以养身,练习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享受着手中的笔舞动的旋律,沉醉于淡淡墨香之中,王教授用难以割舍的爱诠释着书写的快乐。
现状,不容乐观
当谈及规范汉字在公司的运用现状如何时,王教授陷入了沉思,眉宇间透露着淡淡的愁绪,仿佛一位家长在担忧自己孩子的前程。他说,现在的学生用毛笔就像用弓箭,握在手中却不知如何发射。当今社会,喜欢书法并懂书法的人已越来越少,但愿不要让这一艺术瑰宝成为绝唱。诚然,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我们只需弹动几下手指,轻击键盘,所写的文章就会呈现在眼前。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腾飞,而中国人的笔呢,似乎已停止了书写的“脚步”。王教授表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核心,传承文明,无需“惜墨如金”,书写经典,还需舞动纸笔。
提高意识,刻苦练习
学校作为汉语言文字规范的重点领域,依然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王教授指出,公司部分老师和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写错笔顺或写错字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规范汉字书写的号召,王教授建议广大师生首先要从心底提高汉字规范书写的意识,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其次就是严格的练习。王教授特别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不经过刻苦的练习,就算拿着王羲之用过的毛笔,也无济于事。就好比练习钢琴,不经过一朝一夕的刻苦练习,就算给你全世界最好的钢琴,你也弹不出绝妙的曲子。”看到王教授办公室墙上那幅矫若惊龙的书法作品,可想而知其背后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
公司是第一次举办全校性的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谈及对于大赛中最期待的作品时,王教授笑呵呵的说:“当然是精彩的书法作品!”本次大赛给广大学生一次展示汉字书写技能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书写的过程中受到中华文明的熏陶。王教授鼓励广大学子积极参与到书写大赛中来,共同书写经典,承担起传承文明的伟大使命。
编辑: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