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他的一生都在行走,为各种各样的事而奔波,有人说:人老了,应该停下来歇一歇了。可是他,却为着一个“宣传纸影梦”而行走着,并乐在其中,他,就是被称“江湖一张纸”、“异形刀刻唯一传人”的吴升平。
在本届剪纸艺术展上,我们注意到了那个一个衣着简朴、身材高瘦的老先生。他站在那幅长两米、宽一米的展板面前,眼神里没有艺术家那种浪漫的气氛,脸上也没有受恭维时的那种笑意,他只是看着巨幅剪纸《福寿图》中央的“寿”字,若有所思。
我们的采访打断了老先生的思路,他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反而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他的作品来。这幅《福寿图》总共花费了半个月的制作时间,其中的吉祥图案以“寿”字为中心,而寿字高长的形体寓意福寿绵长,四个角有蝠(福)围绕,蝠中有一个异形寿字寓意福中有寿,寿中有福,12朵桃花寓意月月红火,56朵梅花寓意56个民族,其中每一个图案都各有其意,表达出为祖国六十华诞祝寿的主题。
介绍完《福寿图》,吴老先生把我们带到一排纸影人旁,“我四岁时,祖父就教我‘异形刀法’剪纸剪纸影偶,这些就是皮影戏中的主角们哟。”只见这一个个精巧的小人儿,穿着各色各样的古装,戴着各朝各代的帽子,活灵活现,有趣极了!“就是为了这些个小人儿,在五、六十年代时花了我好多功夫才保留下来呀。”吴老先生向我们叙述起他“四藏纸影偶”的故事来。围上来的观众越来越多,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听着青年吴升平如何把一大箱一大箱的纸影偶藏到茅草屋顶上去,躲过红卫兵的搜查,如何在工作之余偷偷自学写字、画画、剪纸、弹琴的故事。
“我是个地道的农民,我祖上有学士、秀才,但到我祖父时就家道中落了,我没念过书,只读过半年的私塾,那个时候生活真的很艰苦呀。”谈到这些辛酸往事时,吴老先生神情不禁黯淡下来,不久,他的眼睛又亮起来。到了新时代,看纸影戏的人渐渐多起来,吴先生顿时变成了县里的“明星”,后来,各地电视台、电台和报刊多次报道他的艺术成就,吴升平这个名字红极一时。“好在这些手艺还是传下来了。我开了一个班,带了十几个徒弟,把我学得的手艺全传给他们。我带徒弟有一个特色就是不收学费哦。”听到这里,大家兴奋地问道:“那我也去跟您学剪纸行不行啊?”“当然可以,只要你们愿意去!”吴老先生开心地笑起来,他脸上舒展开的皱纹呈现出最温暖的弧度。
在告别之前,吴老先生拿出一把琴,“这叫做秦琴,年龄也相当大了哦。”说着,他弹起古老的秦琴,唱起了悠扬的戏曲来。在沧桑喑哑的乐声中,这一排纸影小人儿随着韵律舞动起来。以一曲《北路》为背景乐,我们的脑海里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纸影戏。
纸影戏行走在消逝中,吴老先生行走在纸影的消逝中,他奔跑于各地宣传,他从未放弃过,他一直在包含激情地行走。他做到了,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关注纸影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纸影戏。同时,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吴老而为纸影梦而行走着,俗话说,生活的丰富来自内心的热情与坚信,也来自为梦的不停行走.这也正是吴老用行动告诉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