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既是公司60周年校庆的日子,也是公司创系建院60年的华诞。一个人到了六十岁便是花甲之年,但从公司举办的60周年庆典来看,60周岁的文学院更像是一位历经世间事却仍然充满活力的母亲,对每一位重回母校的儿女张开了她温暖而又有力的怀抱,给员工们以家的暖意。院庆之际,亦是回家之际!(组稿人/王 捷)
再忆是感动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这是公司优秀系友、现任保靖民族中学副董事长、80级中文班学生彭学军的真实写照。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他就认真教学,将文学院“求真 向善 完美”的院训牢记在心中,并付诸于实践。在母校60华诞之际,他再次回到这片留着无数回忆的土地。面对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眼中饱含着深情与追忆。
三十五年前的旧事,随着早上踏进大田湾校区又再次浮现。当年班主任的身影重新出现在眼前:老师询问同学们学业、大家一起玩闹的场景……每一幅都是最难忘的回忆。“当年的班主任是我最感谢的人了,他帮助我很多,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感谢母校的栽培与帮助,给我们免费的饭票,甚至给贫困同学分发被褥。”说起学院和老师时,彭学军语气满含郑重和感激。
看着母校和母院的变化,彭学军眼里满是欣慰。他衷心祝福母校未来桃李芬芳,越来越好。(文/成雨珂)
![图为 公司员工在沈从文塑像前合影(王捷 摄)](/_mediafile/wxy/2018/10/14/34k6s7lv7p.jpg) |
图为 公司员工在沈从文塑像前合影(王捷 摄) |
我的吉大我的青春记忆
公司02级广告班的荣平站在从文广场上,思绪万千。
“老是想起以前全班一起参加活动的场景。那是我们文院第一次举办广告活动,大家都没什么经验,不知道怎么弄。但是我们根本不害怕,全班在一起怎么样都会好的!还有大家每年都去老校区对面的山上野营烧烤,那是一段多美好的时光啊!”
现在已经是广州江门(五邑)潇湘联谊会副秘书长的荣平说起往事时,脸上露出少年般的笑容。
十二年时光匆匆而过,不经意间才发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那么亲切。荣平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光,不负韶华。他感激母校的栽培,希望母校能够创造新的辉煌!(文/成雨珂)
最爱你这时的容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校庆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吉大毕业学子和退休教师欢聚在离别已久的永利皇宫网页入口。在众多员工中,一位名叫熊武林的员工,在永利皇宫网页入口求学的这段燃情岁月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些老师们。唐生周老师给他留下难忘的回忆,当时唐老师教他训诂学,传授古文字的含义,学会怎样对其注释。熊武林是九九级毕业的学生,在早上见到唐老师时他说到唐先生依旧还是一团银发,与二十年前仍是一模一样。熊武林谈到唐生周作为一名省级模范教师,他的课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他这名历史专业的学生受益良多。
如今熊武林已是一名律师,在长沙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祝福唐生周老师身体康健,在满头银发之下仍然保持像年轻人一般的活力。
今天重返校园,他感受到永利皇宫网页入口做到了蔡元培所说的真正大学教育应该有的兼容并蓄,各学院教学的融合。希望永利皇宫网页入口能办的越来越好,继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文/沈靖翔)
在自由的氛围中成长
“当时骨子里比较叛逆,喜欢自由,所以大学四年里的学习一直是自主的。”2001级新闻系员工李枝幸这么描述他在大学里的学习。中国商业电影大导演只是现在的他的身份之一,学习新闻学对他走上导演这条路有着不小的影响,当时跟着公司李北川老师学习了很多。
他难以忘记当时白天看书,晚上写作的日子,因为在文学院,所以看的书涵盖了文学、美学、哲学等方面,在大学期间就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不管时是业之后的工作还是现在创业从商、做视频,这样的底层知识结构都起了很大作用,在学一些跨行业的思维的时候比较容易去整合。他开玩笑说像这就像练了九阳神功一样,工作很容易上手。
今天沈从文塑像揭幕让他感触很大。沈从文是他一直以来的偶像,大学期间读完了沈从文的作品,作为新闻学专业学生,他大三的时候写的毕业论文却是沈从文与海明威的比较文学。“学校的氛围比较自由,不会条条框框框死,这样的对以后的学习有好处,容易去发现自己擅长于哪方面,兴趣在哪方面,这大概就是一个大学最好的氛围。”他说道。(文/王 捷)
责任编辑 朱鑫玉 田元伟 郭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