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皇宫网页入口坐落在湘西地区,地处偏远,交通欠发达,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参加“挑战杯”这样大型的学术作品竞赛,如果把选题定在涉及社会、经济方面的选题,那么跟长株潭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较量几乎占不到优势。虽如此,但湘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文化在此积淀深厚。
第九届“挑战杯”的颁奖典礼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举行,亲自带队参加颁奖典礼的田教授介绍,此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省有诸多大学选送了优质的社科类作品参赛,参赛作品涉及两型社会建设、社区管理、留守妇女儿童等社会热点问题。每件作品各具特点,论理清晰、分析深刻、观点独到、论证严密。无论论文还是著作都装帧精美,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我们的优势就在于对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入挖掘。立足湘西本土,方能突显本土优势,做别人做不了的,做不好的,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田教授如是说。
田教授表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公司选送的三件作品之所以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佳绩,跟公司一贯的“说湘西话、做湘西事、打湘西文化牌”的工作思路是分不开的。
他介绍,公司最初确立选题便秉持了“做湘西文章”的理念。三支团队经过两年的努力,分别产出的三部作品,都体现了民族性、地域性、唯一性。《守望者说》与《茅古斯调查》做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当下国家对非遗保护高度重视,公司本身就有一批非遗保护专家与民俗学者可以提供智力支持,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而《湘西文化地图》则从历史、风俗、饮食、人物等方面对湘西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与介绍。这对于对于湘西的对外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挑战杯”要想有所收获,好的选题是关键,优秀的团队是保障。公司在团队组建的问题上,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会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其中,学生团队由在公司汉语言文学、新闻、广告三个专业学科里挑选能说、会写、肯吃苦、团队协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成,这样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
田教授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文笔好,会写,新闻专业的同学懂宣传策划,广告专业的同学会包装。”据说,三个团队的作品送去省里参加评比,省里的的专家皆对同学出色的文笔、优质的照片,精美的包装赞不绝口。
在指导老师方面,院里通过开会研究,选派了在民俗学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简德彬、胡炳章、吴晓、刘晗、林铁在不同时间先后成为三个团队的指导老师。这些指导老师在通过自己的表格填写、田野调查、论文修改、书籍设计等方面给予了各自所指导的团队很大的帮助。指导老师们,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哪怕是一个错误标点也不放过。
田教授作为《守望者说》说的指导老师,对团队的成员,要求非常严。《守望者说》团队的队长张旺经常因为一些难以察觉的小的纰漏,被他“兴师问罪”。他说,做学问要严谨,要懂得精益求精,一部作品面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的成果,也代表着文学院。年近六旬的胡炳章教授,虽科研任务繁重,仍不辞辛劳带领他所指导的茅古斯团队深入到湘西地区的各个有研究价值的村寨,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指导,让团队学生受益匪浅。
兵家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参加“挑战杯”比赛的三支团队,为了完成各自的项目,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其中包括做田野调查的往返车费、伙食费、住宿费,选题作品的打印费等。田教授在谈到公司挑战杯团队后勤保障工作时,对挑战杯直接带队老师龚芳敏提出的”以学养学“的办法大加赞赏。“以学养学”的点子为各支团队调研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何为“以学养学”?即通过申报校级课题与省级研究型课题,来获得资金的支持。田教授说:“申报成功后,既办好了研究性课题,又解决了‘挑战杯’的资金问题。”通过此方式,《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湘西土家族毛古斯文化调查报告》皆获得研究性课题3000元经费和省级课题研究5000元经费,而《湘西文化地图》获得了研究性课题3000元经费、800元校级课题研究经费。田教授说,以学养学是种创新之举,解决了“挑战杯”课题组的后顾之忧,此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出去。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道破,亲身实践的重要性。学院鼓励参加“挑战杯”的团队深入实地调查,这在“挑战杯”活动进程中得到了贯彻落实。三个团队的足迹,踏遍了湘西地区的吉首、凤凰、永顺、花垣等村落,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形式,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村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交流,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等。这些材料虽然是别人的,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各个团队成员通过提炼、加工、调查、论证等方式,又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不小的收获。这些材料的获得也为三个团队调查报道的撰写,提供了真凭实据。
因为做了详实的田野调查,每个团队手上掌握着大量的材料,有能力出就各自选题出一本书。田教授说:“湘西有句话叫卖东西要卖堆头,别人用一篇论文参赛,我们的团队认真做了田野调查,三个团队,三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他还说,学院通过“挑战杯”让学生团队的成员,在真正意义上,践行公司“从课堂走向田野”的办学理念。这其中,很多成员都是来自外地,他们对于湘西的感知,可能停留在书本和镜像上,没有切实的深入湘西,探寻湘西文化。三支团队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了解了湘西的民俗文化,接触了湘西的非遗人物。两年时间下来,学生团队中,很多外地的学生都自诩为湘西通了。
田教授表示,此次公司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历时两年的“挑战杯”大赛,好比经历了一场马拉松大赛。两年中,挑战杯团队经历了如指导老师的更变,课题经费短缺等问题,但有不管是学生都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把坚持留到了最后。挑战杯体现了公司学子专业能力的风采,展示了公司学子团结拼搏的精神。付出总有回报,播种总有希望,大学四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团队协作,出一本二十万字、图文并茂的的调查报道,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他说,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将成为公司的保留节目,公司高年级的同学在付出后收获喜悦,低年级的同学将沿着他们的脚步,做好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结束语:不可否认,公司虽首次参赛就取得完胜佳绩,但也属摸着石头过河,在享受胜利与喜悦之时,更重要的是审视自身的优点与短板,认真总结经验,在“挑战杯”的征程上,找到一条有公司特色的道路,让后来者沿着此路径再创佳绩。雄关漫道真如铁,当而今迈步从头跃。正如田茂军书记所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