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军装就怀揣有一种责任。于己是时时刻刻都必须以身作则,于人则时刻牢记督促成规。暑期中,公司部分教官切断了思乡的缠绵,在烈日与暴雨下接受严酷的教官培训,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也有部分老教官重新从箱里拿出了珍藏的教官服装,继续坚守岗位。在军训场上,无论是39度的高烧、说不出话的哑嗓,或者晒黑了原本白皙的皮肤,都拦不住这一群骨子里蕴藏阳光的青年,他们顶着沉重的压力,突破重重阻挠,创造了又一个“三先进单位”的佳话,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精彩。
学通社组稿
张洋的军装
那一身军绿穿在张洋的身上显得特别合身,那套军装在他身上穿了整整三年。张洋非常珍爱那套绿军装,能够穿上军装对他来说是无比崇高的荣誉。
烈日下,帽前的国徽格外耀眼,帽子底下藏着一张方正黝黑的脸,露出严肃的表情,军装被汗渍浸出条条白痕。张洋今年又一次担任了文学院新生军训团的连长。作为连长,张洋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9月酷热难耐,新生大部分是心态不成熟的90后······军训工作困难重重,但看到那抹军绿张洋心中想到的是文学院的荣誉、军人的责任。90后新生心理波动大,容易发脾气,不肯吃苦······张洋从问题的关键入手,各个击破。张洋处处为新生着想,控制训练的强度,尽量让他们多休息,通过竞争性比赛、说笑等方式来调节新生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军训的乐趣。
今年军训增加了实弹射击项目,这对张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他必须格外注意新生们的安全,谨防安全事故发生。一到打靶训练时,这样一个身影就会出现在那群军绿中。时而匍匐在地,一边射击一边耐心指导新生射击;时而站立于队伍前方大声叮嘱新生要注意安全······穿上军装就等于怀揣着责任和荣誉。去年文学院在军训中夺得了优异的成绩,对张洋来说压力确实很大。面对身上的军装,张洋没有退缩而是咬咬牙,继续坚持着。为了争取再创辉煌,张洋每晚都下寝督促新生早点休息,搞好内务,自己则要11点多才能睡觉。
军训会操的日子近在咫尺,张洋已经准备好了。队伍在张洋的带领下在体育馆一展文学院的风采,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文学院夺得了军训先进单位、队列先进单位、内务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张洋看了看身上的军装,显得很平静。从此,他将要脱下这身跟随他三年的军装。他说,“其实挺舍不得这军装,没当成兵,但做为大学生能够三次穿上军装我感到非常荣幸。”
高烧打不倒的铁人
一阵热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撩的使人感到阵阵窒息。杂草抵挡不住太阳的曝晒,叶子都卷成细条了,天气异常闷热,没有一丝儿风,树枝一动不动。在这烈日的曝晒之下,只有田径场上的教官还在不知疲倦地讲着打靶的要领。
休息间隙,笔者走进了文学院广告系的教官张强。平时的张强是一个开朗健谈的北方男孩,今天的他却显得极不一样,除了几份沉稳以外还多了一些疲惫。交谈中才知道,张强因为休息不好已经发烧到39度,一直在吃药却始终不见好转。笔者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休息?”他笑笑回答:“要带训,怎么有时间休息啊!我第一次去医务室买药的时候,那个医生十分好奇地说了两句话,原来教官也会生病啊,不愧是教官,烧到39度还在带训。”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足以体现一个教官应有的品质。
当谈及自己的教官生活时,张强告诉笔者,自己从七月份就开始接受培训,暑假没有回家,带了一个雅思班的军训。之后便是漫长的假期。这段时间的生活让他觉得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大学生活,对假期完全没有了感觉,就像过周六周日一样平常。对于自己所带的学生,张强有一点担忧,由于天气热,加上时间安排不合理,训练效果不好。虽然很希望自己的排能有更多的学生参加精英排的训练,但是学生的健康还是最重要的,一切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有人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半是阳光半是阴。我却说,青春是艰难困苦击打下冒出的倔强的火花,半是艰难的摸索半是倔强的自信。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荒芜的歌,一路的消沉,一路的寂寞。我却说,青春是一首嘹亮的军歌,一曲曲高昂,一曲曲刚毅。
对你来说,这便是青春的诠释,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拼搏。青春多彩,你让成长凸显得如此完美!(赵晨晨)
刘教官的“失落”
六月底,我们文学院的8位新兵教官在经历了13人的艰苦角逐后,脱颖而出。09级中师二班的刘潇就是这精英的其中之一。
从六月份的初选到九月的正式院训,这三个月的日夜操练和暴晒雨淋给这个大二学生的脸上平添了几分黝黑的沧桑。刘潇是这8个教官中个子最高、身材最瘦的一个,他说起话来声音低沉沙哑,大概还未从带兵的疲惫中恢复。
能带自己院的师弟师妹们是每个新兵教官的愿望,在同学们都回家了的暑假期间,这8个新兵教官却顶着炎炎烈日留校集训,过了集训,他们中,将有三个人没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愿望。“当我得知我无缘带自己院的新兵时,确实有点怨愤。”刘潇眼神里有止不住的失落,“在集训时,我并不比任何人逊色。”
“校训的集训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战友情’,我们各院系的81个教官一起在暴晒中训练,在倦意中沉睡,在联欢中起舞……我带的雅思中学都是98、99年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小,但是都能严守军纪、持之以恒。”从校训、雅思中学的带兵实践到院训的师院带新兵,刘潇无一不把其中难忘的片段再三细数,随着情节变化,他那精瘦的脸庞也变换出悲、喜、嗔、怒各种表情。“在师院,教官的条件非常不好。我们16个人挤在根本没有整理过的罗盛教纪念堂里,每天吃盒饭,学校没有供应水,最主要的是我们带兵的场所非常受限制,他们校方也没有协调好。不过,我依然收获了很多感动,我带的排创造了从始至终38人,无伤兵的记录,我很替他们骄傲。”
“即使是去了师院,没能如愿带自己的师弟师妹,我也没有后悔。因为在这青春里我经历过,收获过,就足够了。”刘潇就是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敦实的同学,他眸子里时刻保持的质朴和坚定,让笔者一次次回想起他身着迷彩的飒爽英姿。(杨海辞)
型男教官的“伪装”
“我姓杜,是你们排的教官,这些天的训练将由我来带你们,你们最好给我放老实点,不然你们就死定了!”他威严地站在集合完毕的新生排前,似乎用尽气力将这段吓唬人的话给吼完。“教官需要立威,见面礼就是给他们下马威,这样新兵们才服你。”他对记者说。
这位姓杜的教官,是09新闻班的学生,熟悉的人叫都他小春或春哥。据说小春可是新闻班的型男,耐克板鞋配紧身浅紫色牛仔裤,外加立领的白色衬衫的混搭效果,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一次班级组织春游,他在油菜花地的几张靓照,彻底奠定了他在新闻班型男一哥的江湖地位。型男转做教官,要接受教官集训。他是东北人,暑假也来不及回家,两个月的艰苦训练让他脱颖而出,成为10届新闻班的教官。不过,一身时尚的行头换做朴素的军装,一头帅气张扬的烫发剪成了老实巴交的平头,用他的话来讲:“老可怜了!”有老乡见了他的样儿说:“咋整成俞敏洪了!”
小春坦言,自己心里其实很忐忑,作为一名才大二的学生教官,他很害怕自己手下的新兵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自己板着脸构建起的威信面临崩溃。所以训练开始的几天,他一直在装酷,尽量避免与新生私下的交流,以免暴露了自己。“有些新生还以为我是从部队里来的。”小春说。“这装出来上的严肃,其实很难受。”他告诉记者。他排里总有几个新兵,动作不是很协调。“像在演滑稽剧。”他说。“一开始还忍得住,到后来实在不行了,我就从队伍的前排跑到后排,偷偷的笑完,再组织训练。”为此,小春负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秘密被排里的几个新兵偷看到了。从此,“含蓄哥”、“羞涩哥”成了排里的新兵在背地里对小春昵称。
小春治军虽严,但从不体罚自己的兵。他说,大家都是过来人,军训很苦,被体罚的更苦,有什么不对,好好说,90后的新兵容易叛逆。每日面对着这些直系的学弟学妹们,从内心来讲小春是很想和他们接触的。“脱掉军装,咱都可称兄道弟!”他说。
纸终究保不住火。在军训进行了一段日子后,关于杜排是09新闻班学长的传闻在排里传开了。小春先前设想的最坏情况终于还是发生了,但他反而释怀了,从此不需要刻意遮掩什么了。那日,他站在队伍最前面,对大家说:“不错,我不是部队里来的,我就是你们传说中的09新闻班的学长,以后大家都要配合我,将训练进行好,听清楚没有!”“听清楚了!”
几十号人的声浪顿时响彻运动场。
小春撕下了那层伪装,改走亲民路线,这支队伍最终没有以威信扫地,队伍涣散的结局而收场,虽然“信春哥,得永生,信春哥,不挂科。”这些戏谑的言语曾在排里风行一时,但从那以后,这支队伍被他拧成了一股绳,俨然成了春哥的队伍。(徐佳)
“我之前已经说过,请假可以,但是请按程序走,我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再发生。”声音沙哑而粗犷有力,回荡在整个操场。循着声音的源头望去,学员们各个低着头,都不敢发出丝毫的声音,而眼前这个小个子女生,皮肤黝黑,秀气的脸蛋,眼神锐利无比。她就是公司10级中师二班的教官——田思亲。
问明情况后,得知是某位学员不向教官打招呼,擅自做主直接叫人拿来请假条。“我作为她们的教官,必须得对她们的安全负责,她们身体不适,不能接着训练,这些我都能理解,但是我得知道她们此时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因而才能放心。”她说到。稍稍停顿之后,她又告诉笔者:“其实很多次我都把她们给骂哭了,说实话,她们的处境、想法我都能明白,毕竟我也是过来人,知道她们担心把床弄乱而晚上睡觉不敢睡在床上等等,看到这些我都深有体会,但是我不能说出来,我只有对她们更严格,才能尽量保证她们的这些付出在之后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在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睛一直看这前方,表情有点沉重但眼神坚定。
“别看她平时都凶巴巴的,其实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她不知道,我们其实都很喜欢她!”一位班内的学员悄悄地告诉笔者。(胡小力)
学生编辑:徐佳 责任编辑:江声
|